诗经里的中药知多少
2018-02-01 10:12:17 来源:长兴县人民医院 浏览:18293

诗经里的中药知多少

诗经里的中药知多少?

三千年的《诗经》,

一花叶一根茎,

莫不沁人心脾。

草木无言,静静生长。说起《诗经》,国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被尊称为国学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都说苦口是良药,但在诗经这剂药里,药品种类繁杂,但却美的很。美得都掩盖了它们属于中药的品性。明明可以靠药性出名,却偏偏跟着《诗经》走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980年,邓丽君翻唱的一首《在水一方》风靡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歌词实际来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一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全诗借蒹葭起兴,而蒹葭也是我们治病防病中经常使用的中草药。

《诗经》里的蒹葭就是芦苇

芦苇最早入药是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用的是苇茎部分,叫苇茎汤,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

明清以后,中医以芦根入药,但主要使用的是鲜芦根。可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采采苤苜,簿言采之。采采苤苜。簿言有之。

这是一首妇女们采集车前子时唱的山歌。车前子是一味常用中药,有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等功效,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

果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螨蛸在户。

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种植瓜蒌的习俗。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止痛、润肠通便。其根茎果实皆可入药,可谓集观赏、药用于一身。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人想像他的情人正在采艾,

炽烈的相思之情,

跃然纸上。

艾草性温味苦,温经止血,能宣理气血除湿开郁祛风散寒。至今,艾灸仍是中医常用的理疗方法。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来自《卫风·木瓜》。

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多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病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

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桃也是蔷薇科植物,它的全身都是药。其花、果、果仁都有药用价值。先说桃花,其味甘、辛,性微温,入心、肾经,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

桃花谢了以后便开始结果,而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叫瘪桃干,是一种收涩类中药,味苦,性平,入肺、肝经,具有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主治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等病症。

桃的成熟果实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其果核的仁却是一种活血袪瘀类中药。其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病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这里所提的,恰是能安神定气的茯苓。

茯苓内敛、不张扬,精华内蕴。《神农本草经》将它视为中药八珍之一,是为宁心安神镇静的上品,茯苓饼、龟苓膏、茯苓霜……用的都是它。 

其实《诗经》早已同草木一起活到了我们的生活里。一首首诗歌仿佛一幅幅美妙的本草画卷。在你读诵古雅的诗篇时,不时的发现一味中药,也是一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