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什么是“艾滋”?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为AIDS。它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病人及HIV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初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恶心,肌肉酸疼等症状。约两周后症状消失,进入无症状期。发病期可以出现全身的症状,发热,盗汗,厌食,并逐渐侵袭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粘膜,眼部等,可继发肿瘤,严重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三大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眼泪、汗液或者唾液里的艾滋病毒是非常非常少的。脱离了人体环境以后更是几乎无法生存。拥抱、握手、亲吻,共用餐具、马桶等都不会传染。
哪些行为不传播艾滋病病毒? 咳嗽、打喷嚏、谈话、蚊虫叮咬、共同进餐、同住、同用一个浴池、坐便器、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接触纸币、硬币、票证、礼节性亲吻、拥抱、握手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预防“艾滋”从我做起
1.要树立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普及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
2.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
3.婚前要进行艾滋病检测,如果检查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及时告知结婚对象,并采取预防措施。
4.如患有性病,要到正规医院积极规范检查和治疗,直到彻底治愈。
5.积极寻求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服药,也就是在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前,遵从医嘱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或者发生危险行为后72小时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越早越好,需连续服用28天。
6.如有文眉、打耳洞、拔牙等需求,一定要到正规机构进行,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7.切记远离毒品,抵制使用毒品。如果已经不幸染上毒瘾,要积极戒除,可采取美沙酮替代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方法,避免使用共用注射器吸毒。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