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日: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我们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提高人民群众爱眼护眼意识,着重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指导从小养成良好爱眼护眼生活习惯,牢固树立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1.预防近视从小从早做起。
2.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
3.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一是读写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不可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可边走边看书,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二是坚持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约6米远眺20秒以上。三是保持光线适度。
4.分年龄管控视屏时间
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5.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在持续用眼后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
6.均衡营养、充足睡眠
均衡营养,儿童青少年多摄入鱼类、蛋类、乳类、豆制品等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做到饮食多样化。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低于10小时,初中生睡眠应不低于9小时,高中生睡眠应不低于8小时。培养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7.遵医散瞳诊断近视
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眯眼等异常情况或筛查发现视力变差,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眼科检查。家长应对散瞳验光有正确的认知,遵医嘱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8.确诊近视应及时干预
一旦确诊近视应及时科学干预,通过配戴眼镜等进行矫正。对于戴镜视力正常者,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每3~6个月、初高中学生每6~12个月进行复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更换眼镜。
9.重视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
近视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人群中,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应采用及时、适宜的防控干预手段,推迟近视发病年龄,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减少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引起的视功能损害。
10.多方合力共同护眼
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全社会共同行动,营造爱眼护眼的视觉友好环境,合力共同呵护好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