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很多患者会感觉到沮丧或者焦虑。但其实,确诊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患者来说,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它会督促患者加强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注重通过运动和适当的营养来管理糖尿病,同时预防并发症。
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促进体重降低,改善大脑功能。同时运动也可以减少口服血糖药物的剂量或者胰岛素的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虽然有用,但是要持续进行才能真正有效。一旦暂停运动,与血糖控制相关的生理益处可能在几天内就会降低,甚至消失。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锻炼之前,应当先咨询医生,进行健康筛查。
锻炼有很多形式,我们的锻炼计划应当量身定制。完整的运动方案应当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练习。如果年龄超过40岁,可能还需增加一些平衡性训练。
一、有氧运动
包括步行、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这类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利于调节血糖水平,对1型和2型糖尿病都是非常有益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频率以每周3~7天为宜,保证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较高强度的身体活动。
二、抗阻训练
即“力量训练”,训练目标主要集中于腿部、背部、胸部、手臂、腹部等肌群的锻炼。它有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的组合,还可以优化血糖水平。而如果患者本来有一些微血管疾病,在运动过程中要特别留心,注意运动可能会对眼、肾脏、关节等带来潜在损害。糖尿病患者进行抗阻训练以每周2~3次为宜,可以每隔一天或两天进行。
三、柔韧性训练
通常我们建议采用静态拉伸,身体保持一定的姿势,使肌肉紧张,并保持15~30秒。包括上肢、下肢以及腰背等部位的练习。进行柔韧性训练时,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2~3次为宜,每个动作保持10~30秒,拉伸重复2~4次。
四、平衡性训练
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的平衡能力都在逐渐减弱,但糖尿病会加速患者平衡能力下降的趋势,增加跌倒的风险,有些患者可能因此在晚年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中年人来说,每周的锻炼当中要加一部分平衡性训练。例如,单腿站立、下肢或核心肌群抗阻训练等,都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太极拳、瑜伽、广场舞等同样有助于保持平衡能力。
注:摘自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