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患者如果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血压正常也应该诊断为高血压。另外,按照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按照患病群体还可分为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
三、哪些人易患高血压病?
年龄因素: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发病率增高。
饮食因素:如长期高盐高脂及大量吸烟酗酒者,发病率增高。
内分泌因素:肥胖者发病率增高。
遗传因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环境与职业因素: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等均易发生高血压
四、高血压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不治疗高血压是很危险的事,因为高血压会影响全身的动脉,导致动脉硬化,当动脉硬化发生在重要器官如脑、心脏、肾脏、眼底动脉时,会引发脑血管病、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变性、眼底出血导致失明等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当狭窄的脑血管出现堵塞时就会导致相应部位的大脑缺血缺氧,这就是脑梗死发生了;硬化的血管壁变得很脆弱,容易破裂,当血压突然上升时,血管壁承受不了过高的压力,就会发生破裂,这时脑出血就发生了。如果积极控制高血压,就可以是我们远离这些疾病。
五、高血压病人怎样调节自己的饮食?
高血压病人,应根据自己饮食特点选用所喜欢的食物。三餐的热量分配应为:早餐占30%、午餐40%、晚餐30%。具体饮食疗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以清淡饮食为主,白天食盐量不得超过6克,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尤其芹菜还有降压作用。适当多吃禽蛋白质高的食物如:鱼、虾,主食以粗粮为主,7-8分饱为好,少吃甜食。
2、常食用以下食物对高血压病人有益:菠菜、白菜、大枣、蘑菇、山药、花生、西红柿等。
3、避免暴饮暴食,主张少量多餐,尽量减少脂肪类饮食:如油条、油饼等油炸性食品,而馒头、面包、面条、米粥、去脂牛奶及豆浆,均是较好的膳食。
5、饭后不要立即躺下,至少活动半小时。
6、限制饮酒与咖啡,提倡戒烟 因可使大脑兴奋,对心脏有刺激。
六、高血压患者服药需注意什么?
1、降压不宜过快过低。
2、不要自己随便换药、加药或突然停药。
3、降压药要长期,规律服用,在服药过程中,经常监测血压,维持血压平稳。
4、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遵医嘱定期复查。
5、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视物模糊,四肢发麻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七、高血压病人夜间起床时应特别要注意什么?
高血压病人应学会“起床三部曲”,夜间醒来时,首先静卧半分钟,然后再坐半分钟,最后双脚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这样经过这三个半分钟的时间,机体有了一个适应过程,再下床。因为当你刚醒时,思维处于朦胧状态,血液粘稠,体位变化导致脑部急性缺氧缺血,更容易发生跌到,患高血压病的老人,一醒来快速起床下床,结果是很危险的,做好以上几点发生意外的概率可大为降低。所以,老年人或本身患有心脏病的人,睡后起床时切勿动作“过猛”,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