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长兴女医生在一线度过40周岁生日,她12岁儿子哭了……
2020-02-10 08:46:38 来源:浙医二院长兴院区 浏览:376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杨子宸 通讯员 汪亚杰

2月5日,是浙医二院长兴院区感染科主任夏小学驻守医院持续奋战的第20天。这一天,恰好是她40周岁的生日。

早上8点,夏小学和感染科隔离病区的医护在做着早交班。

同在医院上班的丈夫陈江带着儿子等家人,来到感染科病区外围,为她送上鲜花、蛋糕。

夏小学只能在清洁区隔着窗户和儿子说上只言片语。

“有没有想妈妈?”

“妈妈,你瘦了”

“在家乖一点,照顾好自己”

“没人给我讲故事,想妈妈了,早点回家”

……

转身,这个12岁的小男孩哭了。

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夏小学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一线防控及科研工作。先后在浙大一院、杭州市西溪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进修学习。此次疫情战斗中,这位专业的女战士勇敢地站到了最前线。

临时退掉回老家的高铁票

爸爸给儿子写了一封长长的道歉信

今年春节,已经三年没回四川老家的夏小学,早早抢好高铁票打算回老家过年,看望年迈的母亲。当连续值完3个夜班,按原计划准备启程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来。

作为感染科主任,她敏锐感觉到形势的严峻,深知肩上的责任,于是和爱人一起悄悄把高铁票退了,他们让朋友回四川时把儿子带回了老家,代表她们问候亲人。安顿完孩子后她转身剪掉长发,投入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

夫妻俩一起上前线,12岁的儿子孤零零在老家过年,他们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歉意。大年三十晚上,陈江动笔给远在老家的儿子写了一封长信……

完善流程,仔细排查

诊断出长兴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浙医二院长兴院区感染科是长兴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定点救治医院的科室,是本次疫情战斗的最前线。

早在1月17号,夏小学就按照院部统一部署着手各项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思考和梳理如何才能成功应对疫情,面前还有哪些缺陷和不足,需要逐一去改善。

在她的建议和推动下,院部紧急完善感染病区的各种改造,增设监护病房,增设病房中心监护信息系统,落实视频查房系统,防护物资筹备等,在原发热门诊基础上开放备用诊间;为了防止普通发热门诊患者被交叉感染,另辟地方增设6号发热门诊(即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门诊),于18号开始实行了24小时值班值。

为了让整个团队能熟练作战,做好自身防护,更好完善患者就诊,检验、检查及入院的流程,做好感控,夏小学组织科室全体成员进行了连续5天的多轮现场模拟演练,进隔离病房流程培训,穿脱隔离衣及防护服培训考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防控方案的培训等,确保每位同志都能沉着应战。

随着春节来临,返乡人群数量急剧增加,加之人们对新冠肺炎的重视或者恐慌,1月23日至26日发热门诊量达到高峰,她作为党员,科室主任,冲锋在抗击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带领科室同道连续忙碌了几个昼夜,每天只能睡一个多小时。带领每名医生牢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原则,每一位患者的就诊、病史询问和流行病史的了解,都非常仔细。很多“可疑”患者,最终被一一排查。

1月26号是夏小学最为焦急和紧张的一天。中午,她一边吃着盒饭,一边盯着电脑,读着一张一张的患者病情速报表,患者杨某的速报表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患者疫区归来3天,发热。心里嘀咕着,这个患者要高度重视啊!

她在电脑旁焦急等待肺CT结果,几分钟后,pacs系统查询到肺CT,提示左下肺外侧带磨玻璃状模糊影。此时血常规报告亦出,提示淋巴计数低下。

专家组在钉钉群里紧急联合会诊,意见统一,锁定为这是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马上采取单间隔离,采样送检。送检结果回来后,最后该名患者被确诊为长兴县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连续奋战21天

她在40岁生日那天见到了儿子

到2月6日,夏小学已经驻守医院、持续奋战21天了……

在2月5日40周岁生日那天,她的儿子给妈妈送来鲜花,在病房东面清洁区见了一面,短短几分钟,孩子泪汪汪,说了一句话:妈妈,你瘦了,加油,早点回家!

夏医生的邻居告诉钱报记者,夏小学夫妇并不是只在疫情下才忙得团团转,平时夫妻俩的工作就很繁忙,常常深夜才回家。因为隔音不好,他平时晚上12点多还会听到他们夫妻聊天或者洗漱的声音。

“不是难得见面怎么会有这么多话说,不是这么晚下班怎么会需要这么晚洗漱!他儿子经常自己一个人听古诗讲评,读书接送兴趣班都靠姨妈,哪个孩子不希望有父母陪伴!”

目前,长兴首例确诊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连续9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但是疫情的防控工作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夏小学说,看着身边同事一张张年轻的脸,虽然略显疲惫,但从他们的眼神透出来的,是活力,是积极,是坚定的信念。虽然很心疼他们,但是疫情不退,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