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吕霖)全国已建成县域医共体2388个!4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省长兴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县域医共体建设与整合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发布会现场 鲍捷/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目前,全国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收入结构逐步优化;2017年,反映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占医药服务收入比达到56.6%。
2018年,全国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门诊与住院人次明显增长,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左右。县域内新型服务模式正在形成,全国已建成县域医共体2388个,优质医疗资源贯通、上下转诊量明显增加。远程医疗服务也已全面推开,逐步形成“国家、省、地市、县、乡”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
目前,全国所有省都已开展县域综合医改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其中,山西、浙江已经在全省全面推开试点工作。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宁夏、贵州在积极开展试点和试点推广工作。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介绍,县域医共体把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一家人”,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五大共同体”。目前浙江省的54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已经开展了紧密型合作,建成各种类型的医联体526个,有600余名城市医院专家常驻县级医院。
“大病不出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介绍,在3万余人次的疑难病例会诊中,将96.4%的患者留在了当地。深化改革以来,浙江省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升级,门急诊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2%和22.3%,基层就诊率提高6.1个百分点、达到67%,县域就诊率达到86%!
不仅如此,浙江省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以来,县(市、区)检查检验、影像、心电、病理等应用共享实现全覆盖,5G远程会诊系统初步构架。居民电子健康卡和医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发卡量累计超过1500万张,群众不论在哪家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哪张卡的入口,挂号、诊疗、检查、取药、付费等线上线下服务均可“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