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浙江新闻、湖州日报】14年写满4本无偿献血证 湖州医生入选8月“中国好人榜”
2018-09-03 09:18:08 来源:浙医二院长兴院区 浏览:6896

14年写满4本无偿献血证 湖州医生入选8月“中国好人榜”

2018-09-02 12:1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编辑 李世超 孟琳

8月31日,中央文明办在贵州六盘水发布了8月“中国好人榜”,共104位好人光荣上榜。其中,湖州长兴张益芳入选助人为乐类别中国好人。

每年的夏季、冬季这两个血源紧张的季节,浙医二院长兴院区都会组织医务工作者参加无偿献血。2017年,医院参加无偿献血152人,献血总量达40100毫升。

张益芳,浙医二院长兴院区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也是医院无偿献血者之一。

“没关系,不用太紧张,检查都好的,过两个礼拜再来复查。”张益芳说话的声音不大,语速也不急,轻柔的语调让患者觉得安心。46岁的她留一头齐肩长发,棱角分明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清瘦。

她说自己的体重连续多年维持在56公斤左右,没有太大变化。谁也看不出来,这样一名看似瘦弱的普通医生已经坚持参与无偿献血14个年头,总共5200ml的献血量是目前医院无偿献血最多的人。

说起第一次无偿献血,张益芳依稀记得是在2004年,那是在长兴火车南站的一辆流动献血车上。至于献血的初衷,她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恰好遇到,看到宣传,自然而然就开始了第一次。”

也许是作为医务人员,常常见到人性脆弱的那一面,她知道对于危急重症患者而言,每一次无偿献血的背后可能就是一次生的希望。自打有了第一次,献血似乎成了张益芳的习惯。每当医院号召医务人员献血的时候,总能见到她的身影。

一次,张益芳接到湖州市中心血站打来的电话,因为血小板不足,希望她可以参与捐献。“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张益芳笑说自己没多想,就匆匆赶往湖州去了。

其实,临床上的一些病人,并不是因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输血,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种成分。例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要输注血小板,并不需要其他成分。但是单采一袋血小板,需要12.5份的全血。

张益芳到了湖州才发现,原来单采血小板和平时献全血还是挺不一样的。通常,一次全血捐献仅需5到6分钟,而一次血小板捐献的时间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从一只手臂入针,血液流入分离机内,一面分离出所需要的血小板,一面将其它血液成分输还给献血者。这么多年献血下来,这是张益芳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虽然已经记不清每次献血的细节,但是只要想到2014年去湖州参加表彰大会的情景,她的心里总是充满感动。那次,张益芳荣获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在当地接受表彰。近千人的现场,被表彰的对象都是无偿献血队伍中的突出贡献者。“献血的人那么多,我的献血量真的是微不足道。”张益芳说,那次表彰上,有一户家庭,一家三口献血5万多毫升,“这才是真的了不起。”

然而,张益芳连续多年无偿献血的事,医院里知道的人并不多。

“200ml、400ml、400ml……”14年来,张益芳已经攒下了四本无偿献血证。这些数字背后,是她给予陌生人最大的善意。

不仅仅献血,张益芳也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

2012年的一天,张益芳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与贫困儿童结对的活动倡议。清贫的家庭环境中,一张张稚嫩的小脸透露着坚强,言语中流露的是对学习的渴望。张益芳被深深触动,特地赶往杭州参加结对活动。最终,她帮助一名衢州的陈姓女孩,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一次性资助了三年学费。

在张益芳看来,如果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解他人燃眉之急,这都是应该做的。近年来,公益众筹网络平台成为一些困难家庭的求助途径,张益芳索性开通了储值账户,时时充值,由平台定时扣款捐助。现实生活中,她还带着18岁的女儿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每年前往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寡老人和特殊孩子。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张益芳说,这句广为流传的歌词最能代表她的初衷。

(据中国文明网等)